黑臭水体虽在城市建成区,但从成因来说,黑臭根源在岸上和上游,核心是排污口。因此,根治黑臭水体,要加大黑臭水体流域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,严格查处偷排偷放、数据造假等行为,加强镇、村级工业园整治,将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相结合。
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表示,“对于未完成任务的园区,生态环境部要求各省严格落实‘水十条’规定实行限批,绝不允许在没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情况下新增水污染物排放项目。”将于5月初启动的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要求,各地黑臭水体整治要力戒形式主义,坚持标本兼治,建立长效机制,逐步实现黑臭水体长治久清。
以全国认定的黑臭水体数量为基准,目前我国已完成半数以上的黑臭水体整治。不过从治理现状看来,现在距离“水十条”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。为打好水污染攻坚战,我国多个省市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整治。
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发布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全国已认定的2100个黑臭水体中,完成方案制定的190个,治理中的790个。其中已完成半数以上的黑臭水体整治。
不过,根据“水十条”要求,2020年,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%以内;2030年,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消除。从治理现状看来,现在距离瓷球,瓷环改造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。
河北:推进全面建立湖长制
在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的目标引领下,河北将全面清理未达标河流两岸垃圾及淤泥堆存点,建设生态护坡护岸,修复与恢复河道自然岸线。
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。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,河湖本是一体。在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,河北推进全面建立湖长制,加强黑臭水体整治。
虽然“黑臭在水里”,但“根源却在岸上”。推进黑臭水体整治,河北省增加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采取控源截污、垃圾清理、清淤疏浚、水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。多措并举、协力共治,逐步消除城乡黑臭水体的规定。
浙江:投入4000多亿元治水资金
2017年底,浙江省当年初制定的剿灭劣Ⅴ类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。
在黑臭水体整治方面,自2014年起,浙江省、市、县三级财政共累计投入治水资金4000多亿元,主要用于治理污水。先后完成了1.1万多公里黑臭河、垃圾河的全面整治。
浙江深入贯彻落实“水十条”,吹响“五水共治”的号角,从河长制到湖长制、湾长制,浙江省的黑臭河、垃圾河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江西: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清
截至2017年底,新余、吉安、赣州、南昌、宜春5个城市已全部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。
2018年,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,江西省要求全面加强全省城市水环境整治,通过“控源截污、内源治理,活水循环、生态修复”等多种工程组合措施抓紧整治,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。
在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,要以河长制的经验加以实施,建立长效机制,实现信息共享,加强协作,抓好进度节点控制、质量安全控制和整治效果达标控制,确保城市黑臭水体整治“长治久清”。
海南: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
海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《关于海南省污染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(2018—2020年)》提出,到2020年,治理范围内城镇内河(湖)污染水体达到Ⅴ类及以上水质,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消除任务。
在黑臭水体治理的过程中,海南省要根据水体污染原因,针对流域、区域、海域存在的突出问题,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,分类施策,精准发力,全面实施河长制、湖长制和湾长制。
江苏:打造新时代的“鱼米之乡”
据统计,全省计划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近130条。为尽快取得成效,江苏省加快治理步伐,两年基本消除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,比国家“水十条”要求提前了一年。
2018年,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被列入江苏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。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下,江苏省力争加快制定“一河一策”整治方案,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,打造新时代的“鱼米之乡”。
按照“2019年底前设区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,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实现全收集、全处理”的总体要求,江苏省全力以赴打好城镇黑臭水体歼灭战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。